巴勒斯坦人一直寻求建国网上股票配资平台,然而却屡屡失败,在这个过程中,虽然巴勒斯坦看起来很委屈,然而,这恰恰是不能建国的原因。因为他们一直不敢直面消灭恐怖主义,企图舍本逐末,企图通过获得其他国家的承认、加入联合国倒逼以色列。
实际上,以色列能够给巴勒斯坦人建国的机会,也是本着对和平的向往,已经是非常大的让步,然而,他们却放弃对和平的承诺,继续进行恐怖活动。最终导致建国一拖再拖。
一、181号决议无效和决议对象的消失
181号决议,是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决议,并没有经过安理会的表决,因此不具有法律效力。这一点必须清楚。
即便如此,老百姓常说,捉虱子还要有块布。如果犹太人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都在181号决议这块布上面捉捉虱子也无可非议,各自成立自己的国家,皆大欢喜。然而,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却与它的阿拉伯兄弟们一起把这块布撕了。
既然如此,巴以建国都没有了任何依据,即便是没有法律效力的181号决议也没有了。这个时候,巴勒斯坦的主权不属于任何人,以色列、埃及、约旦、叙利亚、黎巴嫩等在此展开了争夺。
第一次中东战争之后,约旦宣布对约旦河西岸拥有主权,埃及宣布对加沙拥有主权,以色列对剩下的地方拥有主权,这些土地的归属,都与181号决议没有半点关系。181号决议这块布,已经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。
这个时候,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已经分别属于埃及和约旦, 就像一滴墨水滴到了墨水瓶里, 融入到了他们的阿拉伯民族当中。
到这个时候,历史上还没有巴勒斯坦人这个民族。有的只是在巴勒斯坦生活的阿拉伯人回到了阿拉伯国家的怀抱。
可以说181号决议的对象之一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消失了。
如果从此以后阿拉伯国家老老实实的过安静日子,这个世界就会一直这样下去。各国守着各国的地盘,世界也默认丛林法则的结果。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也回归它本应该生活的阿拉伯世界。一切都会其乐融融。
二、巴勒斯坦人对土地没有主权
然而,一直怀有消灭以色列企图的埃及、约旦、叙利亚等国,却不想过安分日子,一直把消灭以色列当成首要的目标。
这个时候发生的第三次中东战争,是国与国之间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。以色列是为了生存,而这几个国家的目的是抢夺以色列的领土。
然而,他们失败了。 埃及、约旦、叙利亚偷鸡不成蚀把米,埃及失去西奈半岛,约旦失去约旦河西岸,叙利亚失去戈兰高地,成了他们一直企图灭亡以色列的代价。
这个时候,情况就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。以色列抢来的土地, 就是约旦和埃及占领的国土, 与181号决议毫无关系。
这个时候,如果你谴责以色列占领埃及和约旦的领土,可以,毕竟他们在以色列之前宣布对这些地方拥有主权。但是如果你谴责以色列抢占了巴勒斯坦人的领土,那就是个笑话。因为拥有主权的是约旦和埃及。
随着1988年 约旦 和1979年埃及放弃这两块地方的主权,实际上,以色列成了 唯一 控制这块土地的国家,能够对此拥有主权的只有以色列。
你或许会说,当地生活的阿拉伯人呢(后来自称巴勒斯坦人)?他们对这块地方没有主权吗?
你必须知道,主权只属于国家,不属于个人和团体。所以约旦放弃了约旦河西岸的主权,主权就落到了以色列的手中而不是当地生活的阿拉伯人。
如果在一块土地上生活的人都有主权的话,那么一个国家的分裂就太容易了。
虽然阿拉法特1988年宣布建国,但是他从来没有在这之前控制过这片土地,所以这片土地的主权与他毫无关系。
三、巴勒斯坦人建国只能算是寻求民族独立
在埃及和约旦放弃主权之后,以色列实际控制了加沙和约旦河西岸,这块地方毫无争议的成了以色列的国土。
242号决议通过的时候,这儿还没有巴勒斯坦国,所以也不存在把土地还给巴勒斯坦国的可能。
1988年此后的巴勒斯坦人要求建国的运动,充其量只能算是以色列国内的一个民族寻求独立。
这时候他们把自己叫巴勒斯坦人,称自己为一个民族,他们企图对标181号决议下的阿拉伯人,然而事实是,181号决议的对象早在法律上消失了。
虽然大家知道他们大部分是那一批人,然而,他们的国籍毕竟经过了改变。
一个寻求独立的民族,不断制造各种各样的恐怖活动,居然获得了联合国的认可,也是咄咄怪事。
印度吞并的克什米尔地区,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,英国的北爱尔兰想独立,土耳其的库尔德人,一直都在努力争取建国,然而却被各种武力镇压,但是换到巴勒斯坦人这儿,情况就完全变了味。
四、联合国的胡搅蛮缠和没有法律效力的1967年线
联合国一直都在努力的把这块土地的主权与巴勒斯坦人联系起来,尽管中间他们曾经成为约旦和埃及的公民,但是仍然认为他们是等待接受181号决议的一个群体,而不管181号决议早就已经走进了历史的垃圾堆,而且也没有法律效力。
联合国这之后再提两国方案,实际上已经是无根之水,因为181号决议并无法律效力,而且已经作废,联合国喊了这么多年的两国方案,并没有一个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来支撑。
联合国提到的1967年线,实际上连181号决议都不如,它仅仅是“很多人认为合理”。1967年线,提到的时候都会说“大部分国家认为他是合理的边界”,很自然的就说明了这个分界线没有法律效力。
它的来历是2002年3月第14次阿拉伯国家联盟(阿盟)首脑会议在贝鲁特通过的 阿拉伯和平倡议 ,倡议 由沙特阿拉伯提出,旨在通过以色列撤出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占领的阿拉伯领土、建立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、依据联合国决议解决巴勒斯坦难民问题,换取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全面建交 。
没人问过以色列的意见,然而联合国却把两国方案和1967年边界当成了以色列的法定义务。不断的敲打以色列让出土地让巴勒斯坦人建国。
五、《奥斯陆协议》给予了巴勒斯坦人土地,但是他们没有诚信
1988年阿拉法特宣布建国,然而却没有一寸国土。虽然获得了140多个国家的认可,然而却是流浪政府。《奥斯陆协议》的达成,才终于让他们有了落脚点。而约旦河西岸的土著,他们实际上对阿拉法特等人并不感冒,然而,这个政府就这样被强加到了当地土著的头上。
安定下来的巴勒斯坦权力机构,并没有按照协议履行打击恐怖主义、消除仇恨教育的义务,因为,如果他打击恐怖主义,他很快就会失去支持。
就这样,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在表面上与以色列和谈,实际上一直都在支持恐怖主义活动,直至10月7号大屠杀发生,仍然拒绝谴责恐怖主义。
以色列说他们没有一个可以信赖的谈判伙伴,的确如此。一则是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民意支持率太低,另一则是他们一直靠支持恐怖主义获得支持。
即便这样,联合国仍然把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强加到这块土地上。
然而,这样做的结果是,以色列本着和平的希望给予了他们建国的机会,却被他们亲手打碎了。
六、承认巴勒斯坦国是舍本逐末,不会带来好结果
按照《奥斯陆协议》,巴勒斯坦国应该在巴以谈判结束时实现,然而,因为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拒绝打击、并暗中支持恐怖主义,导致恐怖活动有增无减,谈判一度陷入僵局。
在正规谈判程序上无法取得进展,阿巴斯等就把心思放在了制造舆论,获得其他国家的承认,加入联合国等办法倒逼以色列。
这是舍本逐末的行为,阿巴斯想省略谈判步骤,直接建国,然后倒逼以色列来获得领土,然而,以色列却给予这种小聪明以严厉打击,通过吞并部分土地来作为惩罚。
在最终发现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不是合适的谈判对象之后,以色列果断取消了两国方案的进程。
看起来,巴勒斯坦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,然而,他距离建国却变得越来越远。
随着土地被一点点的吞并,巴勒斯坦未来的国土变得越来越少,而且越来越零散。随着定居点的增多,将来的谈判更加艰难。
如果巴勒斯坦继续按照目前的状态下去,他的建国将来真的会成为泡影。而且即便建国,他的国土也会大幅度的减少。
捷希缘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